2025/03
16近视手术作为矫正视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技术迭代迅速,但公众对其认知仍存在诸多误区。今天为大家科普近视手术相关内容。
一、手术原理:如何实现视力矫正?
近视的本质是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大,导致光线无法精准聚焦于视网膜。手术的核心目标是调整屈光状态,主流技术分为两类:
1.角膜屈光手术
激光切削技术:通过飞秒或准分子激光精确切削角膜组织,改变其曲率。例如,全飞秒(SMILE)无需制作角膜瓣,创口仅2-4毫米,适合角膜条件良好者 。
适用性:近视≤1000度,散光≤500度,角膜厚度≥480微米。
2.眼内屈光手术(ICL晶体植入)
将Collamer材料制成的晶体植入眼内,不损伤角膜,矫正范围可达1800度近视,尤其适合角膜薄或高度近视患者。
优势:可逆性(晶体可取出),术后视觉质量高。
二、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哪些人适合手术?
基本条件
年龄≥18岁,近两年近视度数增长≤50度。
无严重眼疾(如青光眼、圆锥角膜、活动性角膜炎)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
2.特殊人群适配性
高度近视(>600度):优先选择ICL,避免角膜过度切削风险。
运动员、军人:全飞秒因无角膜瓣,抗冲击性强,术后运动更安全。
三、术前准备:不可忽视的关键步骤
停戴隐形眼镜
软性隐形眼镜停戴1周,硬性(RGP)停戴1个月,角膜塑形镜(OK镜)需停戴3个月以上,确保角膜形态检测准确。
2.全面术前检查
包含20余项评估:角膜地形图(排除圆锥角膜)、眼压、眼底OCT(筛查视网膜病变)、泪液分泌测试等。
案例警示:某18岁患者因角膜曲率异常被拒绝手术,另一患者因眼底裂孔需联合治疗。
四、术后护理与长期管理
恢复期注意事项
术后1周内避免脏水入眼,1个月内禁止游泳、化眼妆,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如拳击)。
用药规范:严格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和人工泪液,预防感染与干眼症。
2.长期随访
复查周期: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及每年定期检查,监测视力稳定性与眼底健康。
高度近视者术后仍需每年检查眼底,预防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近视手术为无数患者带来清晰视界,但其本质是“矫正”而非“治愈”。术前严格评估、术中精准操作、术后终身护眼,三者缺一不可。对于青少年,防控近视的根本仍是增加户外活动、控制用眼时长。若需手术,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遵循专家建议,方能实现安全“摘镜”与视觉健康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