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治疗】在近视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关注的是“定性”,也就是方法的有效性,反应在视力的改善以及度数的有效控制,因为“定性”决定了发展方向;而不应该过多的关注“定量”,过多的“定量”要求往往是诸多矫正机构谎言的温床。
经常会遇到患者咨询:通过治疗能否完全恢复或者多久能治好的问题。人们经常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边是视光主任的忠告:“近视不能治疗”;而另一边能治疗,就要求完全恢复和快速改善。改善多少和多久改善问题本身就牵涉到“定量”的问题。我们常说近视可以治疗,就是“定性”,说明治疗的可能性。其实这种治疗的可能相对单纯依赖眼镜的度数不断增加就有很大的跨越,就是一种优势和本质的不同,是方向的逆转。我们常说治疗近视观念要正确,就是要承认近视可以治疗,当然与治疗方法密不可分。
其实在治疗近视的过程中应该更关注的是“定性”,因为只有定性才能区分与传统验光配镜的不同,才能在治疗上找到相对正确的方向,毕竟好多视光主任依然主张近视患者要长期配戴镜,而且这种理念还相当顽固,甚至把同样是屈光矫正方式的准分子激光手术,错误的灌输给近视患者是“唯一的”的近视“治疗”方式。所以从定性的角度来说,配镜和准分子激光手术都是屈光矫正的方式,不是治疗手段。
所以在方法的介绍中,会理性告知方法能通过改善屈光状态达到有效的改善自身视力、并控制度数发展的目的,而不希望患者有太多过分的奢求,即便有好多患者有很好的视力改善和度数降低,也不希望患者以定量的要求奢望方法尽善尽美,毕竟近视的状况以及习惯的养成都不尽相同,那样要求既不客观、也不现实。所以“定性”就成了主要的推介方式,而不是用部分完美的“定量”结果去误导患者。
因此,在方法的结果与传统主流理论相背离的情况下,只要能“定性”就是最大的优势,也就是说只要能有效控制度数发展就是最大的优势,何况不止这些。所以,学会客观和理性,才能正确的抉择,而不是简单的盲从。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在理性和客观的层面看待近视治疗以及诸多事务,那样的化,我们会更多的接近真实而远离谎言和欺骗,逐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